陆忠华,女,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9月出生,学院应用技术系辅导员,并担任听障生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和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班主任。
主要荣誉:
2010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北京联合大学优秀辅导员
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锋管理育人先进个人、北京联合大学十佳辅导员
2012年:“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陆忠华面对的是一群有听力障碍的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世界里,声音是一件奢侈品。多年以来,陆忠华凭借着手语、短信、QQ、笔谈等和学生进行交流,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针对听障生的教育方案,不仅提高了听障生的整体素质,还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第一次见听障生如此敞开心扉”
陆忠华从一个初入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熟稔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下苦工学会了手语,还不断探索改进,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特教工作模式。
工作中,陆忠华发现听障生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由于交流不畅,常常表现出对人、对事的不信任,且严重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针对这些,陆忠华决定建立一个能让大家解开心理枷锁的平台和机制。通过仔细对比,她决定以班会为突破口,用精心设计的主题和开怀畅谈的氛围,让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同学们慢慢接受了这种形式,在成功举办数次班会后,他们纷纷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像正常孩子一样谈心、交朋友,并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明显提升。
之后,陆忠华将这一形式向她所负责的10个听障生班级推广,效果显著。特殊教育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在参加完一次她的班会后,深有感触地说:“我第一次见听障生如此敞开心扉。”
在陆忠华的指导下,她所带的班被评为市级和校级优秀班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优良学风等称号。学生们也获得诸多荣誉:08级本科班荣获国家级奖励14项、市级奖励3项、校级奖励8项、全班荣获IBM专业证书等,李雨溪同学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层层筛选成为百名大学生中唯一一名聋人微软形象大使;09级专科班荣获国家级奖励8项、校级奖励5项。
“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班级整体向好的基础上,陆忠华老师开始重点攻克问题学生。听障生比普通孩子敏感,有着脆弱的自尊心,问题学生尤甚。但陆忠华一直追求做科学型、研究型、专家型辅导员,为了能更好地把握问题学生的心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施教方案,陆忠华自费学习了心理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特殊教育学研究生课程证书,并结合实际发表了多篇论文、持有一项专利。这些理论工作的准备在她与问题学生的“实践”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她教过的学生中,“老大难”并不少见。曾有一位学生因感情受挫对学习失去兴趣,连续留级两年;有一名情绪极不稳定的学生,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还有一位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经常旷课,被同学排挤……
这些特殊群体中的个别生,心理脉络更难把握,解决问题更加不易,但陆忠华并没有放弃他们。她任教以来,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针对系里的“老大难”,陆忠华多方了解情况,设计辅导方案,面对面笔谈或深夜QQ、短信鼓励安慰。她用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着学生,一点一滴地化解着他们的问题,传递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
针对那名留级两年的学生,陆忠华经常到教室查看他的上课情况,并与任课老师沟通。开始该生表现良好,但不到一周又开始旷课。每每这时,陆忠华就到宿舍将他叫醒,带他一起去教室上课。陆忠华还及时与家长联系,家校配合,制定辅导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旷课有所好转,但态度依然没有彻底转变。就算能准时来上课也从不带书本,不停地玩手机。到后来,同学们都觉得他给班里拉后腿,很讨厌他。
察觉到这一情况后,陆忠华带领班干部紧急设计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主题班会,要求干部每次活动都叫他一起参与,宿舍、课上都有专人负责提醒他,课下有人为他辅导。渐渐地,该生逐渐被老师和同学们感化,开始主动学习,与同学交往也多了,在元旦联欢会上主动承担了主持人,为同学们设计活动方案。一学期下来,该生学习成绩大幅提升,有一科还得了80分。他妈妈高兴地给陆忠华打来电话说:“您就是我们孩子的大恩人。”
那位情绪障碍的学生后来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且在工作中的表现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大力赞扬;那名网游学生被感化后停止了网游,按时上课,还和同学们融为了一体。
陆忠华借扎实的心理辅导功底和多年的经验,让她“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纪录保持至今。
“陆老师,我的短信呢?”
听力障碍不仅造成学生疑心重、成熟度低等问题,还使沟通变得异常困难。听障生的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沟通问题。与他们交流,最准确的方式是文字,文字中最快捷的是短信。因此,除去手语,短信成为了陆忠华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陆忠华的鼓励短信也成为学生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英语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又非常重要的学科,但听障生学起来却有非常大的难度。可是为了将来能有好的就业前景,陆忠华一直鼓励她所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不放弃英语。她为他们开设了英语辅导班,在平时发短信鞭策他们,在级别考试前逐个编写短信鼓励他们。在她的带动和鼓舞下,陆忠华班里的学生英语三级一次通过率达到报名人数的50%,在全院听障生班中排名第一。不仅如此,在她的班上,还出现了特教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位通过英语四级的听障生。
不仅在学习上,在课堂下、在学校外、在生活里,每一位学生的异常都躲不过陆忠华的眼睛,关心、鼓励、指导的短信都会快速到达学生的手机,传进学生的心里。
在找工作期间,一名完全听不到而不能说话的聋人参加了很多公司的面试,吃了不少闭门羹。就在她心情烦燥,快要哭了的时候,拿出手机看到了陆忠华发来的问候短信。她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陆忠华,陆忠华安慰她说没关系,就算是正常人找工作也是经常吃闭门羹的。还鼓励她只要积极面对,努力争取,就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名学生自此建立了坚定的信心。
长此以往,陆忠华的短信已经成为学生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一次英语三级考试前,她忙工作到很晚,忘记了给一位要参加考试的学生发短信,考试结束后那位学生立刻找到她问:“陆老师,我的短信呢?”这时候她才意识到,一条小小的短信,在听障生心里竟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妈妈!”
在校外,陆忠华用短信与学生沟通;在校内,她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几年来,她始终坚持检查学生的早自习,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
2010年暑假,团委组织学生去内蒙古科右前旗支教,在陆忠华的要求下,听障生也获得了同等的社会实践机会。可是就在出发前,她的女儿因意外进行了大型腿部手术,行动不能自理。
去还是不去,陆忠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一边是正需要人照顾的宝贝女儿,一边是第一次外出实践的学生。支教团的老师中,大部分对听障生的习惯和心理不太了解。如果这次尝试不成功,以后的听障生可能都要失去支教机会。权衡再三,她最终决定舍弃一个宝贝女儿,照顾更多宝贝儿女。
出发前,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很懂事地说:“妈妈,你去照顾聋生哥哥姐姐吧,有爸爸在,我没事的!”说着,还给了她一个灿烂的笑脸。可是,她却在女儿含泪的笑脸里看到了不舍。转过身,陆忠华也满心愧疚,眼泪夺眶而出。
陆忠华像妈妈一样照顾着这些孩子,努力为他们营造家一样的温暖。为了照顾听障生脆弱的自尊心,陆忠华默默地也为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当学生们偶然知道真相的时候,都感激得无以言表。
大一马瑞霞同学来自偏越远山区的贫困生,陆忠华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了解这种情况时竭力为她争取来一部手机,但马瑞霞却一直以为这是学校给成绩优异学生的奖励。一次偶然机会,马瑞霞才知道真相,原来在她身后早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关心、注视她,为她付出精力和真心,伴她一路成长。这让一直感觉自己是孤独学习和生活、孤独地为了自己梦想打拼的女孩儿感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大三的刘曼同学接到了家里的短信,因父亲病危要她立即回家,此时处于元旦放假,又加上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刘曼对这突如其来的短信不知所措。这时她想到了辅导员,并向辅导员说明了情况。陆忠华立即批准她回家并提出为她办理缓考,打消了刘曼的后顾之忧,陆忠华的迅速处理让这个刚满20岁的孩子见到了父亲的最后一面。
毕业生孙艳同学,在大二的时候,因病全身无力,无法安心去上课,向陆忠华请假后躲在宿舍里,此时的她倍感孤独。没想到,陆忠华收到短信就连忙到宿舍里问候她哪里不舒服,哪里生病?这样的问候让孙艳感觉到陆忠华不仅是一个老师,更像是一个母亲。老师的爱温暖着孙艳的心,让她感觉只要有老师在,就像在家一样。孙艳说,陆忠华让她在面对朋友离去时明白了什么叫友谊,面对绝望的成绩单时了解了什么叫坚强,让她在本不愿意接受的这份生命的“苦与痛”时,懂得了如何去寻找一种不绝望的救赎。
陆忠华对学生无私的付出感动着学生们,慢慢地,她在学生的口中、笔下有了另一个称呼。当学生们对她喊出“妈妈”的那一刻,她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这是激动,是安慰,是高兴,但更多的,是满满的幸福。
“特殊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
要想使学生在学校安心学习,仅照顾好他们的学校生活是不够的,还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这一点,对听障生来说更重要。“特殊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我必须全方位了解他们,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陆忠华家校结合的教育方式已经固定成为一种习惯,目前重点学生的电话家访能够达到两周一次。
在陆忠华的班级,有一位男生,性格孤僻,除了他妈妈,谁都不信任。陆忠华通过家访了解到,因给他做了耳部手术,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陆忠华多次与该生沟通,倾力为他申请助学金,力求从根本上剔除孩子的心理障碍。陆忠华的举动逐渐取得了这位学生的信任,并由此打开了他与外界交往的大门。现在这名学生变得非常开朗,成绩大幅上升,不仅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成为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听障生。
“我要负责的,不仅是他们的四年”
在学校里的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听障生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立、自信、自强的人。陆忠华深知,她要负责的,不仅是学生的四年,还有他们的一生。除了学习,她还要在学生的思想和职业生涯上下功夫。
陆忠华结合听障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总结出“一个结合”、“一条主线”、“一个目标”即教育与教学结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融入主流社会为目标的“三个一”辅导方法。
在思想教育方面,听障生的心理成熟度要低于正常学生,为了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尽快成熟,到毕业时能和正常孩子站在同样的起点上,陆忠华付出了常人4、5倍的努力。
她针对听障生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肤浅的特点,展开了 “党的基础知识征文”、永恒的三月学雷锋活动、参观“60周年成就展”等活动,拓宽听障生视野,提高思想水平。并以大量调查资料为依托,申报了北京市支持性课题《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网络化的工作模式,建立了网络研究小组,带领听障学生制作宣传画报及动漫,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还提高了政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截至目前,在她负责10个班中,53.6%的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现有一名党员、两名预备党员。
在规划生涯方面,陆忠华发现听障生融入主流社会的第一个障碍,是自信心不足,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偏低。因此每年新生入学时,陆忠华都会组织辅导学生制定一份学习计划、一份社会实践计划、一份求职简历。还举办生涯规划讲座,使学生懂得简历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道理,教育听障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
暑期,她引导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信,了解社会生存法则。同时利用短信和QQ进行指导,为他们解惑答疑。开学后,她组织各班召开“我与社会相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体会找工作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经过陆忠华的精心栽培,她所带的08级本科生中88.8%的学生有就业意向,这对于残疾人就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我的成就感不仅是桃李满天下”
在4月11日,毕业班的孩子和部分家长自发地为陆忠华召开了一次答谢会,会上家长激动的说:“孩子们叫陆老师妈妈,我心里即羡慕又嫉妒。”学生们也用那含糊不清的语言说出了心声:“陆妈妈,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是您的孩子,愿您永远健康、永远年轻。”这一句句话语深深地刻在陆忠华的心上,她哭了……陆忠华说:“作为特教老师,我的成就感永远不仅是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学生们说话更清楚了,读写能力更强了,专业技能熟练了,理解能力和思想觉悟提高了,找到好工作,能够自食其力,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陆忠华学生的世界里,聆听不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感受不到音乐带给人的鼓舞,更无法体会人类言语的力量。
但是多年来,陆忠华坚持凭借一颗大爱的心,一份母亲般的情怀,走进了那无声的世界。从此在无声的世界中,教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坚强,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带领他们创下特教学院的多项第一。
谈起这些成绩,陆忠华总是微微一笑,认为不足挂齿。但她却真真实实地用关心化解了听障生心头的坚冰,用爱心呵护了他们的成长,用细心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用自己行动,在无声的世界奏响了一曲曲华丽的乐章!